初学太极拳,应当首先弄清楚太极拳与其他拳法的不同之处。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一开始就容易走上错误的路。
以外家拳和太极拳相比较,列表于后。
除了表中这些不同之外,其他不同的内容还很多。总之,两者相比,一切都相反。在我初学拳的时候,这些不同而又相反的规律,曾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有的练外家拳的,为了“所向无敌”,天天到公园里用手臂去撞击树于:或者电杆,日子久了,手上的神经麻木,确实可以达到比一般人的手臂更不怕痛的特殊效果,有些青年还因此自豪。我很疑心这种练法对身体是不是有益,是不是符合科学。因为练这种功夫的人,一辈子也未必能遇到一个真正的敌人,可以去施展他的铁臂,而他自己确实是挨了一辈子的“打”了。据练过这种功夫的老年人说,只要停止练习,功夫也就退了。可见必须天天忍痛,损失多多,才能保持这种功夫。
外家拳 |
|
动作速度快,快慢不均,有间断 |
动作慢,速度相等,无间断 |
动作以走直线为主 |
动作以走曲线为主 |
用力大 |
用力小 |
呼吸不匀而急促 |
呼吸匀缓深长,练完还有不喘 |
一手一式,思想在目的,思想外驰 |
思想在自身的松柔中,或守丹田,或凝神满照全身,思想内守 |
多横眉怒目,精神外露 |
神态安闲,精神含藏不露 |
多为手或足的局部动作 |
全身完整,一动全身俱动 |
是明劲(外劲)、硬劲、断劲 |
是暗劲(内劲)、柔劲、劲不断 |
思想较片面,偏于主观 |
思想要求全面,比较客观。推手、散手则完全按客观情况应敌 |
以外壮胫骨皮为主 |
形气神并练,最后以炼神为主 |
练太极拳是绝对不主张也没有这种苦行僧似的练法的。太极拳的功夫与健身的效果,都是在松柔中自然增长起来的。练到了某种程度,既是停功不练,功夫也不会退转。
太极拳家郑曼青就曾说过:“外家拳多以身殉技,内家拳是以技养身。”从上述的列子来说,恐怕是有些道理。
武术界向来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样的老话,这就简单地说清除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不同。它们的目的不同,锻炼的方法也因之而异了。
就全国来说,拳种之多,至少也不下数百种,但均可分属于内、外两家,不偏于内,几篇与外。
外家拳多刚劲有力,动作勇猛,且多弹跳和高难度动作,看起来龙腾虎跃,精彩受看,很多年青人喜爱。
内家拳以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是为有名的。以松柔和全身完整之劲见长,都偏重于内气的锻炼(也就是偏重于气功的武术),健身的效果最为明显。很多拳师在在青年时代,内外两家都连,到了中年以后,都只练内家拳了。因为凡用力的事,必然耗气,也就是练外家拳,对体力的消耗太大,对年纪稍大的人很明显地不容易适应,于养生不利。所以,有经验的外
内家拳虽练体与氧气、养神并重,但到了功夫较深的时候,则是养终于练,对精神的储备多,消耗少,更有利于祛病延年。
为了说明问题,客观地比较了太极拳和外家拳的不同。就拳理说,太极拳自有它高深与细致的地方,正因为这样,它也就特别难学,短期内不可能达到自有运用的程度;不遇名师,还很难入门;有成就的,向来也数不多。外家拳各关节用力的次序与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力的次序相同,因而比较容易如手,也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能较快地达到可以竞技的程度。太极拳未到自由运用的程度,是不能和外家拳抗衡的。
急于求成的人,去学外家拳,见效快些。想研究太极拳的,先的问问自己是否有恒心?思想方法是否细致、客观?还得知道三五年功夫是不会有什么了不得的。
学太极拳是一辈子的事。
↑上一篇:练功夫要以质量为重 |
![]() |
↓下一篇:太极真传一张纸 |
电话:0871-63836818? 传真:0871-63836818 ? 地址:昆明市金马碧鸡商场广场B4区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98号 ? ? ? ? ?滇ICP备10200301号-2 技术支持:天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