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传真:
联系人:曾老师
手机:13769171698
地址:昆明市金马碧鸡金碧商场广场B4区
协会位置
点击查看大图
协会动态
学员心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陈氏太极技法 >> 太极拳健身祛病的机理...陈氏太极技法
太极拳健身祛病的机理究竟是什么

    对于太极拳健身祛病的机理,许多从事太极拳锻炼的人以为这是属于研究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太极拳锻炼的现状与前十几年相比较,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人数锐减;还在从事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太极拳也不是主要的与经常的锻炼项目了,甚至练习太极拳仅仅是为了应付参加比赛表演临时的若干天排练而已。显然,许多人对于太极拳的兴趣、太极拳受到关注的热情现在是降温不少了。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之一是许多人太极拳锻炼的健身祛病效果并不怎么显著,甚至不仅没有体现,还造成了膝关节疼痛等疾病。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这些人所锻炼的太极拳其实不是太极拳,或者说锻炼的方法是错误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人既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也不知道太极拳健身祛病的机理是什么。而如果不知道太极拳健身祛病的机理,即使有人正确指导,效果也不会十分好。这是因为正确指导的人不可能代替锻炼,由于水平、分析、表达、观察、发现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教学效果就打折扣了。名师之下的高徒毕竟是少数的,连孔子这样伟大的专业教育家,三千弟子,贤者也仅七十二,仅占弟子总数的2·4﹪,老师毕竟是外因。而如果知道了太极拳健身祛病的机理,学习锻炼就有了内因性的指路灯了,就会对于别人的指导具有一定的鉴别、分析能力;对于正确的指导就会更好地理解与接受。所以,知道太极拳健身祛病的机理对于选择与从事太极拳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论及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的文章,无论是在一些太极拳著作里还是杂志、网络上可说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大多都是牵强附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文章是既科学又天真幼稚地完全从普通西医的角度出发,首先是研究的对象不一定正确,将太极拳完全当作了动动手动动脚的“运动”来研究,模仿太极拳的主动动作这种不是太极拳的动作也被当成了太极拳锻炼;其次研究的方法不正确,主要还是停留在普通西医的人体新陈代谢、血液循环的层次。而这些研究的结果所认为的太极拳的健身机理与其它的许多运动比如健身舞的健身机理相比较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这类文章没有触及太极拳真正深层的健身祛病机理,是应该调整研究思路的。另一类文章则是反科学地天花乱坠、故弄玄虚、神秘化、复杂化的胡乱编造,什么内气的外放内收、循经合脉、内脏转动等等。探究这些编造可以发现编造者对于祖国传统的内功、中医等知识仅仅是道听途说,甚至是一窍不通的,其中有的其实是已经臭名昭著的伪气功的借壳还魂。因此,这类文章其实是对于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知识普及的严重扰乱,是应该认真扫除肃清的。
 
    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的探讨必需立足于现代医学等科学,这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还必需清醒地认识到不能胶柱鼓瑟于现有已知的科学;必须明白世界上许多事情的机理现有水平的科学还是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的,是只能确定一个大概的;企图以现有的科学一步到位完全微观地解释清楚往往也是错误的。太极拳的健身祛病机理就是如此。立足于古太极拳经典拳谱,对于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的探究,完全可以确定应该认真认识到的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太极拳是有氧运动。②太极拳追求肢体武术性的尤其动态放松。③太极拳追求精神的高度放松宁静。这样的三个方面似乎是老生常谈、隔靴搔痒,其实不然,许多人对于太极拳的健身祛病机理的研究虽然都提到了这三个方面,却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作为标语式的点缀装饰,一带而过,其实是忽略了;而现代许多太极拳锻炼变成了外家拳锻炼与误入反科学的迷信歧途,违反了对这三个方面的重视都是其中重要的原因。那么,怎样认识这三个方面呢?分述于下:
 
①怎样认识太极拳是有氧运动。
 
    太极拳锻炼,首先必须认识到其最基础的锻炼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三大特点是运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比较缓慢。这种运动生理上的特点就是心跳不加剧、气不喘。有的人以为这样的运动不适宜青年人锻炼,这种认识是不客观的。其实,现代许多青年人的健康与体质并不比有的中老年人好。而由于太极拳的有氧运动特点,太极拳就比许多其它武术等健身运动更适宜于转弱为强,十分适宜于健康、体质不是十分好之人、甚至是患病之人的康复;而对于绝大多数健康的人而言,对于健康保养最主要的“培补元气”,有氧运动是最好的形式。显然,太极拳这样的运动适合于男女老、中、青任何年龄段之人的锻炼。
 
    有人学练太极拳宣传越古越好,并且说古代的太极拳是“刚猛暴烈”的,是既迅疾又频频发劲的,于是近代以来从来没有发劲的太极拳就被有的人表演成为了“刚猛暴烈”而频频发劲的样子了。当然,“迅疾”肯定也是太极拳的一种锻炼形式,但是,约明代中叶左右形成的王宗岳等太极拳古拳谱与清代中叶左右形成的杨氏老谱都反映太极拳最根本的精髓是“柔软”。“柔软”固然也可以是快疾的,但缓慢肯定是最主要的锻炼形式。而“培补元气”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有氧运动之“缓慢”的。因此,古代太极拳最基本、最主要的锻炼形式只能是缓慢而不是“迅疾”与“频频发劲”的;太极拳“迅疾”与“频频发劲”的锻炼必然是建筑于经常“柔软缓慢”锻炼基础之上、并且是在体质获得相当强壮程度的前提下才适当进行的。因此,这种宣传古代太极拳是既迅疾又频频发劲之“刚猛暴烈”的说法与行为是对于历史的歪曲,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由此也可见,将太极拳锻炼定位于“有氧运动”是太极拳正确锻炼的一个标准。如果太极拳锻炼脱离、抛弃了“有氧运动”的定位,对于许多人就失去了康复的效果,就不是正确的太极拳锻炼。“有氧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微循环,增强内脏的各种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改良情绪等等无疑都有很好的作用。而绝大多数通过太极拳锻炼而身体健康获益者也都是由于坚持了这种“有氧运动”的定位。
 
    有许多人的太极拳锻炼在健身祛病上见效甚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太极拳锻炼首先是“有氧运动”。有的人根本没有认识到太极拳的实质是什么,以外家拳的方法练太极拳,浑身局部用力,没有起到“有氧运动”的作用;而有的人运动量不足,因而作用也不显著。因为“有氧运动”在20分钟左右之内仅仅是准备性的活动,就像生产,还没有“利润”,要获得健身祛病的“利润”,必需超过20分钟左右。因此,太极拳锻炼的有效时间应该在1小时左右,争取达到2小时左右为佳。有的人连续练拳5、6遍约2小时左右,有的人练拳还没有达到太极拳所要求的放松,一套拳练了1个小时左右,健身祛病的效果很好,以为多练或慢练有什么特别的机理,其实,取得效果的原因还是由于“有氧运动”,企图在“有氧运动”的机理之外去发现另外什么特别的机理往往是错误甚至是荒谬的。
 
②怎样认识太极拳追求肢体武术性的尤其动态放松。
 
    按照“有氧运动”的原则进行太极拳锻炼应该会有一定的健身祛病的效果,但是,这样的锻炼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实质的太极拳锻炼,因为现在绝大多数“有氧运动”的太极拳锻炼都没有达到太极拳武术性的尤其动态放松。太极拳的动态放松与气功的静态放松是两回事。太极拳动态的放松是必需在具有“以静制动”武术技巧的前提下才会具有的。这种动态放松之所以形成,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使用了被称为“气”的人体传递性力量的技能,从而使得人体明显运动的肢体几乎是没有局部主动用力的,明显运动的肢体肌肉几乎与睡卧中的放松柔软状态是相同的,从而使得这种锻炼中的体能消耗尤其的小。因此,这种动态放松反映了太极拳特殊的武术技能“气”的使用水平。这也就是说,有的太极拳名家明显既不会运用这种“气”而所谓的“放松”、“不用力”那是假的。这种动态放松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令人“终不得力、处处落空”的特点。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检验就是以小臂横在胸前,让别人用两手推自己这小臂,如果达到了太极拳最基本的动态放松,那么就基本上能够既不顶抗住,又不会被推得后退或被推倒;如果没有太极拳“以静制动”武术技巧,这样的结果就不可能发生,太极拳套路的每一个拳式几乎都有这类“以静制动”动作的模拟。因此,凡是目的在于养生健身的太极拳锻炼必然是学习太极拳不用力、不主动的“以静制动”武术技巧的锻炼。约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了一种将太极拳分为武术太极拳与不讲武术技击的所谓专门的“养生太极拳”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十分荒谬错误的,其客观效果就是要以假的太极拳取代、冒充、消灭真正的太极拳。因为脱离了太极拳特有的“以静制动”武术技巧所称为的太极拳必然是没有太极拳尤其动态放松的、没有太极拳实质的伪冒太极拳。
 
     国内外对于太极拳的研究也没有注意到“武术性的尤其动态放松”这个问题。如1990年Emory大学许廷森博士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老年研究所和国家疗养院中心拨款150万美元,首次用西方科学研究老年人习练太极拳预防摔跤的课题,证实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摔跤率降低47.5%,在8个研究机构所进行的走路、游泳、太极拳、健身操、举重等各类方法中,太极拳防老年摔跤效果最好。他所研究的老年人所习练的太极拳显然是根本没有区分是放松还是没有放松的。其实,他所研究的这种太极拳,实质上主要是模仿太极拳外形的“有氧运动”而已。根据去年薛扶民先生提供给我的他与美国人体运动学和身体教育科学院院士、曽任美国总统体质与运动委员会科学顾问的体育测量与评价专业的国际知名学者朱为模教授一些交流的信件反映,朱为模教授正在进行的太极拳研究也仅仅是把太极拳当作动动手动动脚的“有氧运动”而已。
 
    人体肌肉是不是放松,就现在的科学水平也是可以通过肌电测量等手段定量确定的。国外关于人体放松对于健康的好处这种报道也偶然可以在书刊上见到,但是仍然是属于十分罕见的。可以说,现代医学对于放松对人体各脏器组织、血液循环、神经等等的生理有什么定量的优良影响这个问题还没有普遍开展具体、深入的研究。然而,国内外的医学界关于人体放松对于健康的好处是已经完全肯定的,而这种好处也是许多太极拳前辈所再三强调的。可以预期太极拳这种“武术性的尤其动态放松”对于人体健康的机理总有一天会得到重视与研究的。而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根据太极拳古拳谱与太极拳前辈的谆谆教导,太极拳锻炼是必需尽力追求这种“武术性的尤其动态放松”的。
 
③怎样认识太极拳追求精神的高度放松宁静。
 
    太极拳所追求的精神的高度放松宁静是指杨澄甫先生所说的“澄心息虑,心无所思、意无所感”,与道家内丹功、佛家禅修所不断追求的并逐步可以达到的完全的无思无欲的“心静”是一样的。无论是太极拳的古拳谱还是杨氏老谱都强调了这种精神宁静,杨氏老谱称其为“无须有心之运用耳”。就是说动作要脱离有意识的进行,动作要由于条件反射而无意识地进行。有句谚语说“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意思是任何医治最终都是必需通过自身才能发生作用的,而古今很多事例与现代医学都证明人是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不药而愈许多疾病、甚至是无药可治之疑难重病的。现代医学已经认为人体这种自愈、自我修复的能力是在人的中枢神经中的某些部位,虽然具体微观的机理至今尚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完全肯定的,那就是这种能力必需在精神相当宁静的条件下才能发挥。这种精神相当宁静不仅能够激发人体非常的健身祛病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与激活人的某些潜能。因此可以说这种被太极拳古拳谱称为“神内敛”、“虚灵”之精神相当宁静是太极拳无论健身祛病还是“以静制动”武术能力的一大源泉。然而,现代许多太极拳传承者都无视与抛弃了这种精神的相当宁静,将“心静”这一词语变成了空洞的口头禅,没有认识到“用意不用力”的“用意”主要是指神经锻炼与运用“真意”(也就是无意识),而是南辕北辙、矛盾地、牵强附会地将“用意”解释为是动作要有意识地进行,甚至提出“太极拳是意识体操”的错误理论。有个自称多年得到李雅轩先生书信指导的人还多次发表文章否定练太极拳能够心静,认为练太极拳的所谓“心静”仅仅是错觉,在全国太极拳界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实,人的“心静”达到何种程度,现代完全是可以由脑电图等仪器加以客观测定的。而李雅轩先生的遗作明白地多次反复强调了精神“静极默笃”对于太极拳锻炼的重要,他的这种否定练太极拳能够心静的说法与李雅轩先生的谆谆教导是完全背道而驰的。由此可见,太极拳锻炼必须冲破许多名家这种否定“心静”的错误说法的羁绊。尽管至今为止,“心静”的研究还没有被国内外的专业太极拳研究所重视,然而,根据太极拳古拳谱等,清醒地认识到“静极默笃”的“心静”是太极拳健身祛病不可或缺的重要机理,从而逐步将有意识的动作变为条件反射的无意识的动作,仍然是太极拳锻炼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
 
    综上所述,太极拳锻炼要获得健身祛病的效果,必须从有氧运动、武术性的尤其动态放松、精神的高度放松宁静这三个方面去追求;而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也是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的途径去探究;所有脱离、超出这三个方面,凭神秘化、复杂化臆想编造的其它的种种机理说法都是错误的。

↑上一篇:谈谈太极拳“捋”的本质和特点
↓下一篇:“六心”相映练太极
相关文章